点赞!茂名日报报道我校学子返乡抗疫事迹

发布时间:2022-08-16     

 

2022年8月初,广东茂名再次出现疫情。我校专才学院2021级学生、校团委学生副书记廖伟聪积极投身当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他甘于奉献、勇于作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展现了广现学子的风采。他的抗疫事迹被茂名日报报道。

 

1.8米的身高,在太阳下弓着背、低着头,耐心地指导来排队做核酸的市民打开核酸码。“大爷,打开微信扫一扫这个二维码,选择大规模筛查,截图后下次打开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如果不懂操作,我可以帮您!”在电白区水东街道6号公馆核酸采样点,这位高个子志愿者的耐心与细心,收获了不少市民的赞扬。记者经过打听得知,这个穿着志愿者红马褂,戴着红帽子,被面罩、口罩和防护服裹得严严实实的高个子,他今年才23岁,不仅是一名退役军人,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他的名字叫廖伟聪。

正读大一的廖伟聪之前在福建厦门服过两年兵役,退役后选择返校继续学业,目前是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一的学生。这个暑假,廖伟聪参加完广东省团校举办的广东大学生青马培训班后回到了家乡水东镇。

“0804”疫情发生后,廖伟聪心想“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在疫情面前须勇挑重担;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于是,他向家人说出要到一线做一名防疫志愿者的想法。因为廖伟聪家里三代从军,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都很强,家人们都非常支持他做志愿者,为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尽一份心。

得到家人的全力支持,8月7日,廖伟聪在网上看到志愿者协会招募志愿者的信息,他便直接来到现场找到协会的工作人员,报名加入了这轮的防疫志愿者队伍。

“以前我参加过家乡的创文巩卫工作,还协助开展过新冠疫苗接种。在学校时,也做过核酸检测点的志愿者,只是没想到电白‘0804’疫情比在学校所见的要更为紧张一些。”在水东街道6号公馆核酸采样点,廖伟聪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核查核酸人员的健康码状态以及帮助他们打开核酸码,但是计划远远赶不上变化。“我觉得自己更像一颗小齿轮,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看到核酸队伍密集,我就去疏导;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孕妇,我就帮忙搀扶到优先通道;看到需要搬运很重的防疫物资,我这个身强体壮的退役军人更要挑起重活的担子。”他笑着说,“‘我是男生,让我来’‘我力气大,让我来’,这两句话成了我在核酸采样点的口头禅。”

回想起这几天在志愿者岗位上的艰辛时,廖伟聪说:“工作中最困难的就是老乡们对频繁做核酸的不理解,其中长期留守家中的一些老人觉得他们从没离开过水东镇,不会有危险,不需要频繁地做核酸。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会耐心地跟老人讲解原因,帮助他们做核酸并登记好信息。那些原本不理解的老乡后来都听我们的劝说,积极配合政府的大规模核酸检测,这也是对我们志愿者的一分肯定。想到这里,这几天高温暴晒、大雨湿身的辛苦,也就不算什么了。此刻,我的心愿是自己能多做一点,盼着疫情早点结束,让茂名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都能回来过个平安祥和的中秋节。”

 

廖伟聪,曾服役于福建厦门,期间参加过抗洪抢险救灾等工作,并获“四有军人”荣誉奖项,现就读于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才学院21级IT4班,现任校团委学生副书记。作为一名退役复学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廖伟聪严格要求自身,致力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自己,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思想上,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积极投入到广东省民办高校党史知识竞赛,学党史、悟思想。入校后,他主动加入校青马工程培训,并于2022年7月参加广东省青马工程培训班;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通过学校退伍军人分享会向更多同学讲好军旅故事,传递军人声音;在实践中,积极响应学校号召,通过参加校内外活动,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在2022年广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他担任广现“寻路中国”实践队队长,展现了优秀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廖伟聪应征入伍)

 

(在校第二次学生代表大会上发言)

 

(暑期返乡社会实践)

广现学子展风采,青春闪光有我在。据悉,这不是廖伟聪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无论是在抗洪抢险,还是疫情防控中,都有他冲锋在前的身影,廖伟聪的行动彰显了广现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为他点赞!

青年是时代的未来,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展现青年风貌的有效途径。青春逢盛世,青年当有为。号召广大青年学子不断学习,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己,勇担时代重任,练就过硬本领,以实际行动和良好青春风貌迎接党的二十大到来。

图片|校团委

文字|茂名日报、校团委

编辑|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