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10月16日下午,我校在第一教学楼1D105综合教室成功举办了“教育家精神与教师赋能”专题师德教育与心理培训讲座。本次活动紧扣“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的师德建设教育月主题,面向全校教职工同步开展两场聚焦内在成长与行为规范的专题讲座。活动吸引了包括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及教师代表在内的百余名教职工积极参与,现场反响热烈。
初心映照:短片启思,共悟师者本色
活动伊始,全体教师共同观看了师德师风主题短片《何以为师》。短片以“何为师者?优良的师德师风,又该如何体现?”开篇,引导大家跟随一组平凡而伟大的身影,共同探寻教育的真谛。画面中定格了师者最动人的模样,更传递出“我们的每一天,都在书写这样的故事”的深刻共鸣。这段温馨而深刻的影像,为整场活动奠定了庄重而温暖的基调,激发了在场教师对自身职业角色与使命的深层思考。

心理赋能:从压力管理到幸福力提升
首场讲座“教育家精神的心理赋能——教师压力管理与幸福力提升策略”由学校心康中心王有霞老师主讲。她打破传统讲座单向传输的模式,以轻松互动、贴近实际的方式,将宏大的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教师可感知、可运用的心理资源。
王老师指出,“理想信念是心理韧性的源泉,仁爱之心是幸福关系的基石”,从心理学视角为教师的自我认知与职业认同提供了新的理解。讲座中,她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压力调适与幸福提升的具体方法,还穿插了不少实用互动:老师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学习简单的自我觉察练习梳理情绪,学习快速放松的小技巧。现场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和掌声,大家在共鸣中重新发现日常工作中的温暖与价值。讲座最后,王老师鼓励全体教师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用更积极的心态投身教育事业。
师德引领:以“四界”为尺,丈量师者匠心
紧接着,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蒋文慧带来题为《以“四界”为度,量师者匠心——做一名有真正影响力的教育者》的师德专题讲座。她从“底界、边界、职界、高界”四个维度,结合真实案例与教育叙事,深刻阐释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与行为准则。
讲座全程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现场互动频频,不断激发大家的共鸣与深思。在场教师积极踊跃发言,纷纷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对师德师风的真切体悟,对讲座内容作出真诚而热烈的回应。现场气氛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与情感共鸣中逐渐升温,也为后续的深入交流奠定了浓厚的情感基础。


在讲到“回归职界,锤炼教书育人的真本事”时,她深情讲述了经济与管理学院邓永忠老师用十二年坚持诠释职业教育“真本事”的感人故事。这一优秀师德案例引发了全场的热烈反响,亲临现场的邓永忠老师更是应邀上台,与大家再度分享了其育人初心与坚守历程,并送上“坚守”与“师道”的诚挚寄语,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最后,蒋文慧副部长总结指出,教师要“守住底界,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明确边界,温暖而不越位、关怀而不替代”;“回归职界,锤炼教书育人的真本事”;最终“追求高界,以生命影响生命”。师德不是标语和口号,而是融入日常教学的细微实践,更体现在每一次与学生真诚相待的刹那之间。她呼吁全体教师做“让学生多年后回想起来,依然觉得幸运曾遇见”的教师。
结语:深度融合,“心德”共育
两场讲座虽主题侧重不同,却内在呼应、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与职业使命感。心理赋能讲座从情感与认知层面激发内在动力,师德讲座则从行为与伦理层面树立外在规范,为教师提供从“心”到“行”的全方位引导。
活动结束后,老师们一致认为,此次“心理+师德”双讲座模式新颖、内容务实,不仅学会了压力管理与幸福提升的方法,更加明确了师德行为的边界与方向。大家坚定表示,将把所学所悟转化为育人实践,以心育心、以德立德,用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加专业的职业素养,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编辑:党委宣传部
图片来源: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撰稿:党委教师工作部
初审:蒋文慧
复审:叶伟婷
终审:解廷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