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
由广州市开发区、萝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校企合作特刊》分别在2013年第四期,2014年第三期刊登了介绍广州现代信息学院校企合作方面取得成果的文章。从点上介绍了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一年来学院共邀请了10余所高校以及60余家企业参加学院校企合作论坛。群英汇聚,校企双方在论坛上交流了合作经验,传递了合作信息,密切了合作关系,扩大了合作范围,并共同探讨比较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强化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成为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加大投入,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去年至今,就业指导中心与校企合作办公室根据我院各专业方向的特点,共寻找到招商银行、广东创明遮阳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合创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等900余家企业;先后为博看文思集团、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60余家企业举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挂牌仪式;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建筑工程系实现了“零突破”,就业校企办为工程造价、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学生找到了160余个合适的岗位。
(2013年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校企合作特刊》第四期刊登我院文章)
全程跟进,走访指导学生实习。实习指导老师通过电话、QQ、微信、电子邮件、企业实地巡查走访学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与学生、企业主管进行双向沟通,指导和督促学生按计划进行实习,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听取企业负责人对实习工作及我院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意见,进而对顶岗实习的实施进行适时调整和优化,做到有问题马上解决,有矛盾立即化解,有经验及时推广,确保顶岗实习保持高效、有序的运行态势,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2014年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校企合作特刊》第三期刊登我院文章)
校企联合,开设合作的订单班。去年至今,杰群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中山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深圳市景光物流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先后在我院为机电专业、会计专业、物流专业学生建立订单班。这些订单班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与我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形成校企相互支持、集合优势,实现共赢的长效运行机制,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领域和空间,为企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我院切实做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走访企业,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去年以来,就业指导中心与校企合作办已与900余家企业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进行了走访、沟通协商。这些企业主要包括欧立恩拓电机(广州)有限公司、杰群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中山市赛益针棉织品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企业大部分已与我院达成了合作意向,小部分还签订了合作协议书。根据对企业的考察及相关材料显示这些企业所面向的专业都涵盖了我院各系部、各专业。在走访的过程中,校企双方都希望通过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双赢,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的双措并举。
创新模式,促进就业均衡发展。为解决部分专业就业难的问题,就业指导中心与校企合作办公室推行“6+1”的招聘模式,即对招聘企业提出要求:每招聘6名社会紧缺类专业的学生,尽可能招聘1名就业相对困难的学生;在企业招聘时,询问其是否招聘其他岗位,大力拓展文科类专业的就业岗位。2013年,我院理工科类学生就业形势较好,但会计、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用人单位倾向于技术性的人才。而文科生专业适用范围广,专业性不突出,企业往往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文科生。我校实施“6+1”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如:深圳景光物流公司在我院招聘50名物流专业学生,根据“6+1”模式,8名会计专业的学生也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
学院校企合作和就业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学院的校企合作和就业工作有理念、有思路、有举措、有效果、有亮点。广东省教育厅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发布的《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培养质量、专业预警和产业需求2013年度报告》显示:广东省高职院校2012年届毕业生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和掌握的核心知识水平两项指标,广州现代信息学院的学生均排名第一。
就业指导中心与校企合作办公室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