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天下大势,增强就业信心
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做了经济形势报告,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中长期走势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阐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人民大会堂主讲了一堂形象生动的经济公开课。
为了让在校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前国际经济大势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从11月12日起,广州现代信息学院利用《形势与政策》课堂,组织大学生学习李克强总理的经济公开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收看完李克强总理经济公开课视频以后,学院《形势与政策》课老师主要对总理公开课讲的以下问题进行了解读:
一、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怎么办?李总理说,要稳增长、保就业,我们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扩大财政赤字,增加货币供应量。通过打赤字、发票子来带动投资,这样做,虽然当年可能能见效,但需要财政、货币政策有相应的运作空间,更重要的是这种短期刺激政策难以持续。“池子”里的货币已经很多了,再多发票子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第二种选择,就是坚持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定力、稳定政策。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停在那里晃两圈儿,没准儿就摔下来了。所以还得动,要稳中求进,这是中央确定的工作总基调。还必须稳中有为。
二、关于GDP与就业——1个百分点带动130万人就业。李总理说,我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有关方面反复测算,都认为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经济增长。而且我们测算,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均增长速度只要7%就够了。李总理明确表示,我们关注GDP,其实关注的是就业。过去,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大约100万人就业。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大概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
三、简政放权就是要鼓励就业创业。大家都知道,有所谓“两只手”,看不见的是市场的手,看得见的手是政府的手。社会上有人说,政府“看得见的手”变成了“闲不住的手”,干什么事都要去报批。大家想想看,我们在尽力为各地城镇新增就业、创业创造条件,而各种审批、检查显然把人民群众这种创业的热情给抑制了。所以我们下决心减少行政审批,这半年多来,中央政府下大气力已经取消和下放221项审批事项。简政放权的政策,向社会、向市场释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就是鼓励大家就业创业。
四、要让社会有“兜底”的安全保障网。中国几十年来很大的成就是减贫,几亿人脱贫,这个成就在世界上没有人能非议,但是救急机制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要让社会有“兜底”的安全保障网,让人民群众、让职工们敢于去就业创业。有人真正在就业创业中遇到困难,掉下来了,有一个“安全网”兜着他。不光要有基本的安全网,还要最后有个兜底线,这就是救急机制。我觉得“送温暖”应该在这个救急机制中占一席之地。政府、社会、工会的“送温暖”、慈善机构等等,大家一起来建立这个救急机制。坚决防止那些冲破社会底线的现象频频发生,促进社会和谐。
学习完李总理经济公开课,同学们说:学习李克强总理经济公开课后感触颇深,启发很大,在世界经济发展低迷的大环境下,李总理的公开课无疑给我们对我国经济增添了信心。
还有同学说:李总理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既分析了国际经济大势,又剖析了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改革措施。
同学们一致认为:李总理的公开课充满了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比如,谈到社会保障时,李总理就说:“要让社会有‘兜底’的安全保障网”。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人民政府对人民的关心、体贴和爱护。
同学们纷纷表示:为自己生长在这个国度感到幸福!为生长在这个时代感到骄傲!但同时,也感到时代与历史所赋予我们的责任的重大。